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常德站长网 (https://www.0736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通讯 > 正文

5G来了,你GET多少?5G发展与应用场景

发布时间:2022-12-10 12:41:26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
导读: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语音时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则主要关注开始提供诸如SMS(短信息服务)以及数据支持等额外的服务。到了3G移动通信时代,各类新兴的移动通信服务不断走向市场,从而逐步演进成为了无线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语音时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则主要关注开始提供诸如SMS(短信息服务)以及数据支持等额外的服务。到了3G移动通信时代,各类新兴的移动通信服务不断走向市场,从而逐步演进成为了无线移动宽带通信系统。到了现在的4G移动通信阶段,移动数据的流量已经超越语音通话,人们对移动宽带的使用已经超过了传统服务,4G LTE网络集成移动蜂窝网络技术提供先进的数据支持。
  
  移动通信演进
 
  5G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4G网络已经很快了,为什么还要上5G?班长认为4G时代造就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靠着近十年来智慧型手机爆发性成长之赐,人们对于频宽的需求与时俱进,抖音、快手短视频社交也发达而崛起。人们对于无线网络的速度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因此一旦5G逐渐普及,许多需要更快下载速度的服务与应用也会迅速流行。
  
  4G带来了流量应用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们对于5G的想像与要求,不外乎就是迅速、低时延(Delay)、安全性这几项,同时许多大厂与标准联盟,也希望5G能够带来更好的转变,让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无人驾驶等现在已经发展的技术变得更为可靠,毕竟你应该不会希望自己的自驾车从网络上抓取数据时,网络的延迟过于严重,目前4G技术在点对点的连接延迟约为50毫秒,无法达到即时控制与命令,但目前的5G技术规格点对点的联机延迟约为一毫秒,在这样的条件下,即时透过网络传输命令更有可能实现。
 
  拿自动驾驶距离,一辆汽车如果以120KM/H的时速形式,使用4G网络进行制动指令传输,时延为50ms,增加的制动距离为1.67M,此时事故已经可能发生了;而5G传输时延达到1MS,增加的制动距离为3.3CM,所以5G网络提供的低时延,将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
  
  345G自动驾驶对比
 
  总结:5G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快的上传下载速度、炫酷的VR娱乐体验、城市物联、无人驾驶、远程医疗。5G不仅仅是网速那么简单,它能颠覆时代!
  
  5G产业标准
 
  5G产业的目标是让它成为全球统一的标准。
 
  5G三大应用场景
 
  3GPP发布三项5G发展目标,分别为整体系统容量提升、大规模互联、超可靠与低延迟。为了达成上述目标,5G技术发展将区分成三大主轴,分别是提供更高带宽的eMBB,同时也包含了专为大规模物联网应用而发展的mMTC,以及能满足各种实时通讯需求,且可靠度更高的URLLC。由于三种应用场景锁定的情境皆不相同,未来电信商的营运模式与发展的产业生态链,势必也将有所不同。
 
  5G三大应用场景
 
  根据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的《5G白皮书》5g应用场景,从信息交互对象不同的角度划分,未来5G应用将涵盖三大类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uRLLC)。其中,eMBB场景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还是追求人与人之间极致的通信体验。mMTC和eMTC则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但各自侧重点不同:mMTC主要是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eMTC主要体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
 
  eMBB( 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连续广域覆盖,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通信服务,要求用户体验速率100Mbps,用户移动速度可以达到500km/h;热点高容量地区,如商业广场,CBD等人群密集区域,速率要求更高。mMTC,即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大规模物联网) 提供低功耗、低沉本、支持海量连接服务。目前已见雏形的有智能电表、水表,智能单车、智能家居、智能路灯服务。uRLLC低延时高可靠场景,用于对时延要求很高,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景,如车联网。高速度
 
  相对于4G,5G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速度。网络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提高,网络才能面对VR/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才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因此,5G第一个特点就定义了速度的提升。
 
  其实和每一代通信技术一样,确切说5G的速度到底是多少是很难的,一方面峰值速度和用户的实际体验速度不一样,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时期速率也会不同。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当然这个速度是峰值速度,不是每一个用户的体验。随着新技术使用,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这样一个速度,意味着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也可能支持VR视频。这样的高速度给未来对速度有很高要求的业务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深度与广度连接
 
  随着业务的发展,网络业务需要无所不包,广泛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支持更加丰富的业务,才能在复杂的场景上使用。泛在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广泛覆盖,一是纵深覆盖。
 
  广泛是指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地方,需要广覆盖,以前高山峡谷就不一定需要网络覆盖,因为生活的人很少,但是如果能覆盖5G,可以大量部署传感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甚至地貌变化、地震的监测,这就非常有价值。5G可以为更多这类应用提供网络。
 
  纵深是指我们生活中,虽然已经有网络部署,但是需要进入更高品质的深度覆盖。我们今天家中已经有了4G网络,但是家中的卫生间可能网络质量不是太好,地下停车库基本没信号,现在是可以接受的状态。5G的到来,可把以前网络品质不好的卫生间、地下停车库等都用很好的5G网络广泛覆盖。
  
  5G特点
 
  一定程度上,深度与广度覆盖比高速度还重要,只是建一个少数地方覆盖、速度很高的网络,并不能保证5G的服务与体验,而深度与广度覆盖才是5G体验的一个根本保证。
 
  低功耗
 
  5G要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就必须要有功耗的要求。这些年,可穿戴产品有一定发展,但是遇到很多瓶颈,最大的瓶颈是体验较差。以智能手表为例,每天充电,甚至不到一天就需要充电。所有物联网产品都需要通信与能源,虽然今天通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但是能源的供应只能靠电池。通信过程若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很难让物联网产品被用户广泛接受。
 
  如果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就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eMTC基于LTE协议演进而来,为了更加适合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也为了更低的成本,对LTE协议进行了裁剪和优化。eMTC基于蜂窝网络进行部署,其用户设备通过支持1.4MHz的射频和基带带宽,可以直接接入现有的LTE网络。eMTC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而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NB-IoT其实基于GSM网络和UMTS网络就可以进行部署,它不需要和5G的核心技术那样需重新建设网络,但是,虽然它部署在GSM和UMTS的网络上,还是一个重新建设的网络,而它的能力是大大降低功耗,也是为了满足5G对于低功耗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要,和eMTC一样,是5G网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低时延
 
  5G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高可靠连接。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时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延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就无法接受。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这就对网络提出严酷的要求。而5G是这些新领域应用的必然要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中央控制中心和汽车进行互联,车与车之间也应进行互联,在高速度行动中,一个制动,需要瞬间把信息送到车上做出反应,100毫秒左右的时间,车就会冲出几十米,这就需要在最短的时延中,把信息送到车上,进行制动与车控反应。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飞机更是如此。如数百架无人驾驶编队飞行,极小的偏差就会导致碰撞和事故,这就需要在极小的时延中,把信息传递给飞行中的无人驾驶飞机。工业自动化过程中,一个机械臂的操作,如果要做到极精细化,保证工作的高品质与精准性,也是需要极小的时延,最及时地做出反应。这些特征,在传统的人与人通信,甚至人与机器通信时,要求都不那么高,因为人的反应是较慢的,也不需要机器那么高的效率与精细化。而无论是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还是工业自动化,都是高速度运行,还需要在高速中保证及时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这就对时延提出了极高要求。
 
  要满足低时延的要求,需要在5G网络建构中找到各种办法,减少时延。边缘计算这样的技术也会被采用到5G的网络架构中。
  
  5G关键指标
 
  万物互联
 
  传统通信中,终端是非常有限的,固定电话时代,电话是以人群为定义的。而手机时代,终端数量有了巨大爆发,手机是按个人应用来定义的。到了5G时代,终端不是按人来定义,因为每人可能拥有数个,每个家庭可能拥有数个终端。
 
  2018年,中国移动终端用户已经达到14亿,这其中以手机为主。而通信业对5G的愿景是每一平方公里,可以支撑100万个移动终端。未来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不仅是我们今天的手机,还会有更多千奇百怪的产品。可以说,我们生活中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通过5G接入网络。我们的眼镜、手机、衣服、腰带、鞋子都有可能接入网络,成为智能产品。家中的门窗、门锁、空气净化器、新风机、加湿器、空调、冰箱、洗衣机都可能进入智能时代,也通过5G接入网络,我们的家庭成为智慧家庭。
  
  5G网络
 
  而社会生活中大量以前不可能联网的设备也会进行联网工作,更加智能。汽车、井盖、电线杆、垃圾桶这些公共设施,以前管理起来非常难,也很难做到智能化。而5G可以让这些设备都成为智能设备。
 
  重构安全
 
  安全问题似乎并不是3GPP讨论的基本问题,但是它也应该成为5G的一个基本特点。
 
  传统的互联网要解决的是信息速度、无障碍的传输,自由、开放、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但是在5G基础上建立的是智能互联网。智能互联网不仅是要实现信息传输,还要建立起一个社会和生活的新机制与新体系。智能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安全、管理、高效、方便。安全是5G之后的智能互联网第一位的要求。假设5G建设起来却无法重新构建安全体系,那么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5G对未来的定义
 
  如果我们的无人驾驶系统很容易攻破,就会像电影上展现的那样,道路上汽车被黑客控制,智能健康系统被攻破,大量用户的健康信息被泄露,智慧家庭被攻破,家中安全根本无保障。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出了问题也不是修修补补可以解决的。
 
  在5G的网络构建中,在底层就应该解决安全问题,从网络建设之初,就应该加入安全机制,信息应该加密,网络并不应该是开放的,对于特殊的服务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安全机制。网络不是完全中立、公平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网络保证上,普通用户上网,可能只有一套系统保证其网络畅通,用户可能会面临拥堵。但是智能交通体系,需要多套系统保证其安全运行,保证其网络品质,在网络出现拥堵时,必须保证智能交通体系的网络畅通。而这个体系也不是一般终端可以接入实现管理与控制的。
 
  
 

(编辑:应用网_常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