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常德站长网 (https://www.0736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淘宝缺席重要会议!没承诺大数据不"杀熟",啥情况?

发布时间:2022-09-14 15:39:43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淘宝大数据,谁拥有信息数据优势或者处于垄断地位,谁就在消费市场中掌握话语权。

  但是,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行为。

  什么叫大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淘宝大数据,谁拥有信息数据优势或者处于垄断地位,谁就在消费市场中掌握话语权。
 
  但是,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行为。
 
  什么叫大数据“杀熟”?通俗说就是消费者之间的价格有差异,例如一部分消费者买东西的价格比另一部分消费者价格更贵。
 
  互联网公司垄断与大数据“杀熟”又是什么关系呢?可能是一个递进关系。
 
  《反垄断指南》中提到,“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会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实行差异性标准、规则、算法,实行差异性付款条件和交易方式。”
 
  也就是说,当一家互联网公司满足在行业内具有市占率高、用户数量大、技术领先等优势后,这些龙头公司才有条件实施大数据“杀熟”行为。
 
  随着大数据“杀熟”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监管层介入。
 
  近期,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商务局召开平台“大数据杀熟”专项调研和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行政指导会,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携程、去哪儿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共10家互联网公司联合承诺不利用大数据“杀熟”。
 
  京东、美团、滴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出现了,作为电商龙头的淘宝竟然没去,这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大数据核心 预测 淘宝时光机_淘宝大数据_淘宝与大数据
 
  一般来说,监管层组织的重要会议都需要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公司参与。另外,本次地方组织的会议尚未明确提及下次是否召开,也没有提及下次召开的时间。
 
  淘宝到底是没时间去,还是另有原因呢?目前尚不得知。
 
  不过,从媒体报道以及网友爆料的消息来看,淘宝存在不少大数据“杀熟”案例。
 
  2020年3月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88VIP会员在天猫超市购买商品时,价格比普通用户更高。到了3月8日上午,天猫超市方面迅速作出回应称,价格不同系“信任专享价”问题,还表示绝不存在所谓大数据“杀熟”。
 
  在评论区,其它用户反驳了天猫超市。
 
  例如,有网友表示,一瓶洁面乳,有的价格显示24.9元,有的价格显示21.9元,还有的价格显示14.9元。该网友质问道,“3个阶梯价也是只有新人和非新人的区别吗?”
 
  淘宝大数据_淘宝与大数据_大数据核心 预测 淘宝时光机
 
  2020年9月份,据媒体曝光,“首次购买淘宝省钱卡,使用淘宝约一年的新用户只要3.8元,淘宝资深用户却要17.8元。”
 
  大数据核心 预测 淘宝时光机_淘宝大数据_淘宝与大数据
 
  今年3月份,又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购物车躺了半年的的旗袍,用大头的淘宝买,比自己买的便宜40元。并表示自己“可能遭到大数据杀熟了”。
 
  淘宝与大数据_大数据核心 预测 淘宝时光机_淘宝大数据
 
  不仅是淘宝消费者有被大数据“杀熟”现象,其它消费者也有。
 
  北京消费者协会在2019年初披露了一组数据,有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有高达88.3%的人认为杀熟是普遍现象。其中,网购、在线旅游、网约车等领域是大数据“杀熟”高发区域。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并非只在中国出现。早在2000年,美国知名互联网公司亚马逊就对不同用户采取差别定价,事件曝光后,贝索斯被迫公开道歉。
 
  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消费者,都对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杀熟”很排斥,互联网公司为何冒着舆论风险去做?
 
  核心原因就是“利润”。
 
  即使国内互联网公司频频否认大数据“杀熟”,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他们掌握消费者的信息,甚至包括隐私信息越来越多。
 
  比如,有些互联网公司的app要求索要通话记录、图库照片等,如果不授权可能面临无法使用的情形。
 
  由于互联网公司对消费者信息掌握越来越精准,他们很容易根据大数据平台洞察消费者的习惯、偏好等。
 
  等到消费者的“画像”形成后,精准的“个性化定价”(后来演变为“杀熟”)便逐渐成为互联网公司攫取超额利润的来源。
 
  据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公司常见的“杀熟”套路有2个:
 
  一方面是针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提高价格;另一方面是在对新用户提供优惠同时,逐渐培养老用户养成消费习惯,之后再对老用户减少优惠。
 
  对于新老消费者而言,互联网公司给出的价格不同,长久来看,这种行为最终会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对此,有媒体曾呼吁,要根治“大数据杀熟”乱象,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也应督促企业诚信自律。
 
  面对那些涉及大数据“杀熟”的互联网公司,也许消费者会说,期待监管层像包公审案,铁面无私!
 

(编辑:应用网_常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