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企业服务的云计算龙头
发布时间:2022-12-14 12:39:51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
导读: 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狂热与动荡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的目光开始回归到经济建设上来,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关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讨论开始在相关的政府官员以及一些企业人士中小范
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狂热与动荡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的目光开始回归到经济建设上来,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关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讨论开始在相关的政府官员以及一些企业人士中小范围的进行。 而“现代化管理”几个字,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又谈何容易。于是中国人先将目光落在了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上。 财务,不仅仅是记记账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好的财务管理,不经可以激励企业的业绩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意见。甚至可以说可以说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心脏,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条理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988年,24岁的王文京和同事苏启强参加了一场北京开发试验区的政策说明会。出生于1964年的王文京,祖籍江西上饶,15岁就考上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后,王文京分配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成为了众人羡慕的“朝里的人”。在家里,王文京是一家人的荣耀。在单位,王文京工作十分努力,曾拿过“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听完后政策说明会后,王文京和苏启强二个人热血沸腾,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重要决定:辞职下海,到中关村创业。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跨出这一步可不容易,何况还是让人羡慕的部委工作;当然了,王文京若不走上这一步,可能失去干一番事业的机会。 王文京在机关从事的是金融财务工作,天天与算盘打交道。而王文京的想法,就是制作一款财务管理软件。当初,王文京创业资金仅有5万元,在中关村租了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办公室,配置的是一台长城0520DH电脑。并将公司命名为“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 为什么以“用友”取名?据说,当年王文京为了公司名称苦思冥想了二个月;偶尔一天,他读到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一种叫“用户之友”软件,颇受欢迎,于是,“用友”企业名称诞生了。 而“用户之友”四个字,也从此流淌在了这家企业的血液里。直到今天,贴近用户仍然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理念。 用友起初的产品,是一种运行在DOS操作平台的单项型财务软件,主要是以简单的核算为目的。主要解决的就是记账和报表处理的效率。也就是说,代替手工记账,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出错率。这个时期的财务软件也只是简单的满足了会计日常工作的凭证录入,记账,和相关的财务报表填报工作。 第一年,用友就实现了8万元的营业额。 但是王文京很清楚,企业财务的“现代化管理”,根本不仅仅是由手工记账进化为电子记账这么简单。在经历了与客户的反复沟通和产品迭代之后,用友在1992年推出了基于LAN‘局域网的第二代的财务软件:核算型财务软件。此时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国内普及并迅速发展。 用友的第二代财务软件,是一款立足于财务核算,通过核算实现财务管理的财务软件。它是核算型软件向管理软件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财务软件功能包括,财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存货核算等模块。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国内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财务软件在第二代软件的基础上增加科目、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模块。在1996年,随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断成熟,用友基于Windows平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融合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领导查询等决策分析,该阶段的财务软件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开始涉及企业的管理内容。这个时期的财务软件已基本成型,趋于成熟。财务软件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发展。 而此时用友的营收已经突破了一个亿,从八万元到一个亿,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至今为止,用友在中国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财务软件。即便是在B站,内容是用友财务软件教学的视频都有50多页。 (编辑:应用网_常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